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漂、餌的連動性

 施釣時,究竟把漂調到什麼程度最好呢?有人可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調到漂動提竿能中魚最好,此話不假,不過,這只是正確調漂的一個必然結果,說明不了實質問題。
  調漂釣魚,從浮漂的浮力和線組的配重角度來說,調的是浮漂的浮力和線組的重力之間的適度平衡,釣的是打破這種平衡的最佳設定;如果從信號“有線”傳遞這個角度來說,則調的是漂、餌的有效連動範圍,釣的是漂、餌的最佳連動效果。釣魚是一線拴兩頭的遊戲,誰也離不開誰,發力和受力總在兩頭同步或相繼出現,線是連接和傳導發力及受力信號的惟一導體。所以說,正確掌握和充分利用漂、餌連動性是至關重要的。
  施釣中,有時需要餌動漂即動,有時需要餌動後漂動。比如說,有時需要餌移動1釐米,漂即同步移動1釐米。有時需要餌移動1釐米後漂再移動,並且移動量要小於1釐米,其目的,說是要特意讓浮漂的反應滯後一些。這樣一是可以降低魚的警覺性,二是可以讓魚吃得更實一點。
  在平常垂釣或比賽中,經常遇到釣著釣著就出現連續空竿現象,浮漂下頓動作很好,就是釣不上魚來。當你把浮漂向上推一目半目之後,空竿立刻減少。這種通過微調來改善上魚狀況的辦法,就是在調整漂、餌的連動性,為了更得利於魚吸餌入嘴,改變“有線”信號的傳遞速度和傳動比。
  適度的鈍,讓魚在吸餌的前期——餌從靜止狀態變成向魚嘴內移動的初始階段——餌不會馬上抻動浮漂,而是等到魚把餌吸入口中的後期,浮漂才被餌抻動,利用子線的適度彎曲,造成漂、餌連動中的浮漂滯後減量位移,以此達到減少釣餌入魚口時產生的阻力。這就是餌動後漂動,而且浮漂動量小於餌動量的目的,也是競技釣手必須學會“看小漂”的原因之一。
  在正確利用漂、餌的連動性時,一定要根據不同的魚情來選用浮漂。如果用一支大號粗身粗尖子的浮漂來釣這種浮漂位移滯後,而且釣的魚較小時,浮漂可能就不來動作了。
  其實,在多數情況下,如果漂調釣得過於靈敏,特別是雙餌離底時,魚群遊近釣餌後,魚的腹鰭、尾鰭的扇動、刮碰,會使釣餌晃動不止;魚鰭的扇動還會使釣餌附近的水出現上升渦流和下旋渦流,使浮漂一會兒上送一會兒下頓,而且送頓得特別標準,真像魚吃餌似的。若不明就裏,長此以往,真的會令人心灰意懶,停竿不釣了。
  讓我們試想一下,魚如果已到了吃餌極輕的程度,那它幾乎不可能把飄忽不定,四不著邊,懸浮著的餌吸入嘴中。如果餌臥在水底,因地面的阻隔和依託作用,使魚吸餌的效果會更好。這如同吸塵器貼地越近吸塵效果越好是一個道理。這種輕口魚不可能直接吸動釣餌托動浮漂,但它把落地餌連吸帶咬地吃入嘴裏後,靠身體的擺動托動浮漂是沒問題的。所以說當遇到上面說的那幾種情況時,絕不能釣靈,一定要雙餌落底,調靈釣鈍。用細身細尖子小漂,調平水釣半目或一目為佳。
  對釣靈,我並不是一概反對。像釣生口魚和口腔大吸力足的魚,釣得靈些,讓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是完全可以的。這類魚,屬於不知深淺的愣頭青一族,見到好吃的餌就大口大口地吸入嘴中,且吸得較深,想吐都來不及。
  在魚少的水域中釣魚時,為了利用釣餌的動態仿真效果,來引誘為數不多的魚時,可以釣靈。但是,小雜魚多的地方,還是釣鈍為好,免得自尋煩惱。
  在平時釣魚或比賽的開始階段,可以釣靈,這樣發窩快,又能及時瞭解魚進窩的情況。但要隨著進窩魚數的增多和“魚口”的變化逐漸過渡到釣鈍。
  某些時候,釣口腔大吸餌狠吐餌快的滑口快魚,可以釣靈。但一定要使用細身、細尖子的浮漂,鉤要比常規小些,線要細,餌要軟、黏、略小、調釣的目數可以視魚情而定,但最好是一餌臥底,一餌稍稍離底,開始可以抓第一口,隨著魚的探啄,涮餌的次數增多,改為“放一抓二”或“放二抓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