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陰河釣魚

西南山區,喀斯特地貌非常典型,地下溶洞很多。有些溶洞裏有陰河,陰河中大都有魚。這種魚大都是身體半透明、眼睛退化的陰河魚。有些陰河與地表河流相通,裏面的魚與地表河溪中的魚差不多,但體色稍淺,視力差。這些陰河裏的魚,感官及嗅覺都非常發達,大約是在幾乎沒有光線的環境中覓食鍛煉而成的吧。

    筆者因故常在廣西西部某偏遠山區滯留,有時月餘不能離開。這裏經濟不發達,山鄉裏沒有可供休閒和打發空餘時間的場所及活動。好在離鄉政府大約2000米的山腳下有一個很深的溶洞,裏面既有陰河又有魚,使我這個有著極大釣癮的人得以享受洞穴垂釣的特殊樂趣。

    這個溶洞由洞口斜下延伸,洞底便是陰河。由於這裏地表缺水,當地鄉政府便利用洞中陰河的水源,在洞口修建了抽水站。從洞口抽水站修翎了一條200多級的石階梯,隨著溶洞地形傾斜向下直努最低水平面。石階上鋪設了兩條小鐵軌,便於抽水設施隨季節變化水位高低而升降。

    春季雨量充沛,這洞中陰河的水位便大幅度上升,甚至升出洞口。這時在這裏釣魚就和在魚塘裏釣魚差不多,而我尋到此處釣魚時已是夏末,水位很低了,大約降到了洞口到原陰河面的1/3處。在當地友人的指引下,我挖了一些被譽為萬能魚餌的紅蚯蚓。帶上兩支用當地小竹做的釣竿、馬燈、礦泉水、簡易魚護以及防止洞中陰寒的衣物,獨自一人來到洞口,順著斜伸的石階下到洞裏。

    下了大約130級臺階後,到了當時的水平面邊。洞裏光線很暗,借助微弱反光我才知道來到水邊了。我在臺階上放好所帶的東西,點亮馬燈,洞中亮起了一片昏黃的燈光,呈現出溶洞中特有的那種離奇古怪的景象:我的面前是一片深不可測的水面,對面因光不及遠看上去黑洞洞的,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往釣上裝好紅蚯蚓,把浮漂調到離鉤兩米左右,因為陰河深不可測,只有懸鉤釣。拋鉤甩線後,我坐在石階上,開始靜等魚兒上鉤。

    洞中很靜,遠處傳來滴水聲。獨守洞中,有點恐怖,全然不像在陽光燦爛、綠草如茵的水庫河溪邊垂釣時那樣心曠神信。為了排解不安,我凝神注視浮漂,努力想像這水中的魚兒是什麼模樣。

    大約過了十幾分鐘,我右邊的浮漂突然沉入水中,並且不再浮起。我急忙伸手提竿,手感較沉,一條分量不輕的魚上鉤了。我右手緊握魚竿並向上斜伸,繃直漁線。竿梢在魚兒的掙扎拉動下彎向水面。我用左手把左面的魚竿提起丟在石階上,免得忙亂中漁線纏繞。然後定神靜氣與魚兒周旋,因從未有過洞穴釣魚的經驗,不免有些緊張。

    魚在水中左沖右突,使勁往深水鑽。我穩握魚竿保持必要的傾斜。魚的勁力不小,但我知道這簡易釣竿足以承受。周旋了十來分鐘,魚漸漸無力了。我估計它再無力劇烈掙扎,就穩神使勁,把魚提出水面,甩到石階上。

    這是一條大約600一700克重的鯉魚,形狀與地表江河中的鯉魚沒什麼區別,但顏色較淺。我想,這條陰河大概與外界河流或小溪相通。

    重新裝餌投竿下鉤後,過了半個多小時也不見浮漂動。我正納悶間,忽然在昏黃的燈光下看到不遠水面下有幾條黑影閃動。我定睛細觀,又不時看見黑影在水面下閃過。我這才明白,魚兒受燈光誘惑,遊升到離石階不遠的水面下來了,難怪放線兩米再無魚上鉤。我急忙把浮漂調到離鉤50釐米處,重新放人水中。不一會兒,魚兒又開始上鉤,而且越來越頻繁。我手忙腳 亂,乾脆把另一支釣竿提起丟在石階上,只握一竿在手,忙個不停。

    這些魚基本上是一般大小的鯉魚。可能是洞中食少,一見有食物便爭相吞搶,大約兩個鐘頭後,魚護已滿。我也覺得有些累了,於是收拾好東酉,向還在水面下游動不已的魚群道一聲“拜拜”。回到住所,我找來秤一稱,足有14千克多。

    後來,我又去釣了幾次,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穫。每次下到洞裏,都看到水面又向下回縮了一段,最後兩次我已是在石階最終處的一塊大約6平方米的水泥平臺上釣了。在這個位置上我還釣到了一條站魚。
這些陰河魚無論是紅燒,還是炸煮,味道都異常鮮美,與地表河溪中的魚口感不同。

(本文已被流覽 668 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