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四季行走,雙龍尋夢

春日淡冶而如笑,夏季清涼而如冰,秋時明淨而如妝,冬至純白而如玉。雙龍洞的四季,如一曲明朗輕柔的歌,飄過一個個洞口和飛瀑,又恰似一縷幽幽吹過的風,攜來仙雲繚繞,古韻低吟……

(一)春如笑靨

  雙龍洞的春天,似乎永遠都含著盈盈笑意。“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砂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還記得葉聖陶筆下的雙龍洞的春天,如嫵媚嫣然的女子,召喚著八方遊客前來。選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去體味著青苔綠草間的奇景,未嘗不是人生一大樂趣。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想要觀賞洞中美景,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進入才得以飽眼福,“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不得稍有抬頭,否則就要碰壁了,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真乃遊覽方式之一絕。臥船穿過低矮的洞口,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個巨大溶洞,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射下,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有的像山,有的似雲,有的仿佛是萬千柳條,有的鐘乳石柱上下相接。沐浴著春風款款,領會著自然的無窮造化,心裡充盈著的,該是驚訝與讚歎了。

春日的陽光鋪灑下來,點亮兩汪泉水,閃耀著片片光芒。沒錯,這便是兄弟泉了。 相傳黃初平、黃初起兩兄弟得道成仙後,因積德行善,普濟生靈而聲名遠揚,善男信女隨者甚眾。為廣施恩澤,兄弟倆在赤松宮附近點化兩泉,弟黃初平主化災,兄黃初起主祈福,以便奉道者將化災祈福之水帶給黎民百姓,求得國泰民安。在泉邊默默許下美好的心願,說不定好運便會飛至身邊。青山綠水,空氣芬芳,享受著山水的寧靜,踏著自然悠閒的節奏,陶醉在這濃濃的春意中……

(二)夏涼如冰

去過雙龍洞的人都知道,夏季,雙龍洞絕對是良好的避暑勝地。寬敞高廣,可容千人集會的外洞,常年洞溫保持在 17℃ 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夏日的另一個好去處就是冰壺洞了。冰壺洞因口小肚大形似酒壺,涼氣襲人而得名。洞中瀑布轟隆,如巨雷回蕩。它正因擁有全國最大的溶洞瀑布而聞名。走上數十級石階,一瀑布懸空傾瀉而下,從洞頂左側石隙中飛噴而出,高達20多米,其勢如萬馬奔騰。飛瀑落地,有似飛珠濺玉,流星飛舞,俄而滲入洞底,無形無蹤,令人驚歎不已。郭沫若有詩贊雲“銀河倒瀉入冰壺,道是龍宮信是誣……”  

若是在傍晚,漫步在濃濃綠蔭下,隔離了夏日的燥熱與喧囂,聽清泉流淌,看遠山蒼翠,仿佛時間也在此刻靜止。人生,能有幾次如此的安逸?

(三)秋妝明淨

飄零的落葉散佈著秋的訊息,彩蝶樣的葉子舞姿優美,盈盈的棲息於綠色的草地上,對比出一幅唯美的畫面。秋色秋聲,秋山秋水,既有收穫的喜悅,又有蕭瑟的況味。從11月上旬開始,各種各樣的樹木穿上斑斕的外衣,雙龍洞進入一年中色彩最為豐富的時期。從雙龍水庫到雙龍洞一段,屬於峽谷景區,山之陰面是綠意森森的常綠樹木;山之陽面是闊葉林和針葉林混交區,秋葉五彩斑斕,甚是悅目,登山俯瞰,頓覺秋高氣爽。雙龍洞南側的金華觀,在秋日裡盡享煙火繚繞。相傳是港澳地區及東南亞一帶香火極盛的僑仙——赤松黃大仙得道登真之地。它原是赤松宮下觀,每歲差道士主持,掌三洞香火,盛極一時。唐初詩人陳子昂曾來此尋覓仙跡,留有《春日登金華觀》詩。宋政和年間,重建洞天福地,並有“天下名山”的匾額。1834年再建時,發掘了“叱石成羊”等奇景,應驗了當年黃大仙牧羊在此“叱石成羊”的傳說。金華觀紅牆筒瓦,古樹環抱,清靜幽雅,別有天地,日來此聽松賞景,回味鐘聲,確有賞玩千古之遺韻。

(四)冬顏肅穆

沒有春天的蜂飛蝶舞,沒有夏日的濃蔭清風,沒有秋季的豐富多彩,雙龍洞的冬天,呈現的是一種肅穆的姿態。山山水水都在冬日裡沉沉睡去,冷冷清清,慘慘澹淡。若是有雪的季節,則是另一番別樣的風景。片片叢林,棵棵樹木,轉身便是銀裝素裹,仿佛置身于白色的海洋。此情此景,讓人感歎是誰拉啟了這唯美的畫帷,凝落了滿山的白玉。此時看洞中古人筆跡,便愈發的蒼勁有力了。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恃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于右任之手筆。這些筆跡,給雙龍洞增添了濃濃墨香,深深意韻。  

春夏秋冬,歲月在這裡靜靜流過,輕柔的雙手,撫過一個個洞口,一串串飛瀑,撩起幾多煙火,幾許傳奇。峰、洞、岩、石、瀑編織成一個奇秀的夢,飄飛在亙古的長河裡,等待著尋夢的人們把她喚起,聽她述說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聽她述說著“春日淡冶而如笑,夏季清涼而如冰,秋時明淨而如妝,冬至純白而如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