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釣魚獲得的樂趣

 釣魚獲得的樂趣。2006年3月19日,我來到位於青島的嶗山振江農業觀光遊樂園釣魚。據瞭解,這裡不僅有鯽魚池還有可釣大魚的混養魚池。

  我喜歡釣大魚,所以決定去釣混養魚池。當日的天氣晴到多雲,有時陰,氣溫在3~12℃,風力約有4~5級。風大拋投有難度,嚴格地說,當時的天氣非常不利於釣魚。

  因為風大的緣故,水面上被吹得一浪接一浪的,池水也顯得比較渾濁。上午10點左右就開始釣魚,這是我自去年7月到中國居住以來,第一次在淡水池中釣魚,使用的裝備是4.5米長的調性較硬的竿,用1號的尼龍線做主線,0.6號線做子線,長度在20~30釐米,用的魚鉤是黑白兩色關東無倒刺3號鉤。使用同樣的鉤,而不同顏色是為了在陰天或池水渾濁時,比較一下在中國釣具市場流行的黑鉤和白鉤之間的差別。使用的釣餌是薯類的植物魚餌和蛹類的動物魚餌,目的是看看這兩種餌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何差異。開釣時我以1:1的比例調配,將其揉成狀態較軟的釣餌。

  開釣前,首先開始培養自己的釣點。我選定的釣點水深約1.5米,所釣的泳層選在接近池底的位置。經過反復的拋投魚餌,我想浮標下像小山一樣的餌應該把魚誘來了。

  十分鐘後,我從浮標的微顫中感覺到釣點裡已經有魚,從浮標的標相上判斷,是一些個體不大的小魚。魚既然進窩了,咬鉤也是遲早的事。我全神貫注地把目光聚焦在浮標上,耐心地等待浮標上的動作。由於水溫較低,魚的行動比較遲鈍,雖然浮標有幾次輕微的動作,但無一是明確的咬鉤信號。過了一會兒,浮標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下扽,我迅速向上提竿,從揚竿的動作中感覺到有魚,但不是太大。儘管魚不太大,但我還是十分小心,因為我的子線是0.6號的細線,擔心用力過大容易折斷。被遛出水面的是一條500克大的鯉魚,是白色的上鉤勾住了魚的下頜。摘鉤時觸摸到魚的身體,感覺冰涼我方才明白,上魚不好的原因是水溫很低。因為一星期前青島剛下了一場雪,雖然季節已是春季但感覺還是如同寒冷的冬天。

  第一條魚上鉤後,10分鐘的時間再沒有咬鉤,魚好象已經散開,又過了10分鐘,浮標反應又有了魚蹭標,卻沒有魚再咬鉤。估計是一群小鯉魚在釣點裡戲耍蹭線蹭標。

  沒有辦法,我只得把鉤子和魚餌換成小的,並加快了拋竿頻率。這次鉤子換為白袖無倒刺2號鉤一個和0.2號鉤,子線也縮短為15釐米,目的是使魚咬鉤的信號更加明顯。底釣也改為釣離底(離底10釐米)(因為我懷疑魚已離底上浮)。這一變化確實奏效,魚咬鉤的確比剛才快,咬鉤的動作大且比較明顯,即使有風也能夠看出魚是否咬鉤,中魚的幾率比開始好得多。

  釣了幾條小鯉魚後,我又換了一下線和鉤。這次使用的????白條4號鉤,是我今天用的鉤子中最大的一號。這種鉤子很像伊勢尼型鉤,主要很久以前我在日本釣被稱為“源五郎鯽魚”的大型魚時用的。換上20釐米和30釐米的0.6號子線各一根,上面的為白色鉤,下面的是上黑鉤,泳層設定在接近池底的位置。下午3點左右,可能是水溫上升了不少,小鯉魚活動範圍有所增大,咬鉤也更加大膽,每次拋投都有魚咬鉤,幾次空鉤後,終於有魚上鉤了,還是500克大的鯉魚,白鉤牢牢地勾住它的上唇,由此判斷下午魚的活動比上午活躍多了。

  釣到下午4點,我又成功釣上兩條500克左右的鯉魚,而魚無一例外地都是咬白色的鉤子。看來白色魚鉤在水體渾濁的情況下,作用要比黑色鉤明顯得多。雖然我們目前沒有太多實例證明,但至少能夠說明鉤子的顏色不同,魚咬鉤的結果也不同。換句話說,隨著水體環境,(水色渾濁和透明度)改變鉤的顏色,是完全可以擴大戰果的。

  這次我使用的竿調性較硬,使用時感覺不太適合自己,更確切的說還沒習慣,下個星期我想買一支調性略軟的竿,以便獲得更多的樂趣。今天風大,且有些冷雖然如此,但是魚釣得還是非常愉快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