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

第一流的人沒有時間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樣浪費,他要以並不長的生命,完成許多一流的事。他不能過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許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應,他必須放棄或減少凡夫俗子的快樂、郊遊、娛樂、愛恨、爭執、答辯和澄清。他必須忍住不為小事所纏,他有很快分辨出什麼是無關的事項的能力,然後馬上砍掉它。假如一個人過於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會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班尼斯說過:「純治理人也許能把事情做對,但是真正的領導人重視的是做正確的事情。」現代人的一大問題是開始太隨意,注重力分散。分不清輕重緩急,也不善於區分大小。假如碰巧能力較強,即便錯誤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不利的局面也多能扭轉,但會無謂地耗費很多的時間和感情。

   「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對無足輕重的事情無動於衷的人。但他們對那些比較重要的事務卻總是做不到無動於衷。那些太專注於小事的人通常會變得對大事無能」。抓住大事,小事自會照顧好自己。一流人物大都具備無視「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在你往前奔時,你不可以對路邊的螞蟻、水邊的青蛙太在意的——當然有毒蛇攔路是不行的。「假如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礙才行動,那就什麼也做不成」。

   許多人整天忙著處理瑣碎的事情,總是抱怨挪不出時間做正經事。其實他們的潛意識在逃避做正經事。因為做大事是需要想像力、判定力、勇氣和自信的。

和低手較量越多自己越臭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它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

   「非常害怕,」獅子說,「假如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老鼠比賽的麻煩在於,即使贏了,你仍然是一隻老鼠」。對於低層次的交往的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顧。在鬥爭中尤其如此。你假如與一個不是同一重量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自己的很多資源,降低人們對你的期望,並無意中提升了對方層面。

   同樣的,一個人對瑣事的愛好越大,對大事的愛好就會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碰到真正問題,人們就越關心瑣事,這就如同下棋一樣,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會很輕鬆,你也很輕易獲勝,但永遠長不了棋藝,而且這樣的棋下多了,棋藝會越來越差,所以好棋手寧可少下棋,也盡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較量。威廉·詹姆斯說過:「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麼的藝術。」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不放」。

懶人推動了歷史

   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領袖氣質的人,往往都傾向於做自己喜歡和認為重要的事,而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遲就推遲,實在非做不可的話,也要想個最簡便的做法。而事實上,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源自這種懶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戲言,是懶人推動了歷史發展,懶人更適合當領導。因為領導的本質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地做事。工作過於努力的人沒時間去賺大錢。許多人都抱怨:「我工作太辛勞,簡直沒有時間去讀書和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是滿足生計的需求已佔據了一切,以至於你沒時間去考慮未來的機會。懶人往往比勤快人更適合做領導,因為他有時間思考,有時間補養。在蟻國中,蟻王往往是最懶的。

   騎腳踏車的人走不遠。假如你過於忙碌地工作而沒有時間去思考你做的事,你將無法充分利用你的成就。降低工作量後,你才有空做廣泛而非狹隘的研究。假如你過於專注於自己小小的領域,就不會知道其他領域也許對你目前從事的事有極大影響的信息和思想。除非有時間廣泛涉獵、學習他人所做的事,否則全新的發明極少發生,創新不可能發生。創新幾乎總只是將兩種以上已知的觀念以新奇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信息單薄、思想簡單的人,難以成為創造型和領導型的人物。

   有時降低工作量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環境所能提供的機會有限使然。正如年輕的丘吉爾在印度時的情形:派駐在印度的丘吉爾便利用了當時的空閒時間重新閱讀在大學時所忽略的書籍。這段經歷使他受益終身。

注重力是一種資源

   溫瑞安說過:「真正高手會把精、氣、神集中於一擊。」而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更是一種明智。因為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資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無法同時做好數件同等重要、難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瑣事也同樣會佔據你的空間,消磨你的意志。世界的開放性和信息的劇增,給集體選擇和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但也帶來了大量的精神渙散和疲憊。選擇像一條河流,它變得越寬,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裡面。人們需要越來越強的游泳技巧,更需要游向正確的方向,因為你不可能就這麼游下去。

   不值得做的事,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你消耗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當夢醒後,你會發現該做的事一件都沒有做,而自己卻已疲憊不堪。而不值得做的事還會賦予自己生命。「一項活動的單純規律性會逐漸演變為必然性」。一段時間之後,人們會說:「我們不應該讓它消失,我們已經做這麼久了。」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歡自己的戀人,卻還是要在一起,因為在一起很久了,習慣使人不願再做別的選擇。但最終,一個人要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價,這件事情越大,代價就越大。

知難而退勝過知難而進

   知難而退有時比知難而進更重要,更富有聰明。

   「假如一開始沒成功,再試一次,仍不成功就該放棄;愚蠢的堅持毫無益處」。在正確的時機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高潮,就像葉利欽的1999年12月31日。同樣的,沒有幾本書值得全部讀完。你花了錢買一本書或雜誌,並不代表你必須讀完它以免浪費金錢,你的時間是無法回收的資源,你花的錢則不是。有人說:「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一分鐘內知道一本5萬字的書並不符合你的期望,然後決定不讀。」速讀的能力不僅體現在讀書上,更體現在人際交往中。

   結束一件事或一份感情,有時候比開始要難。我能理解日久生情和戀戀不捨。但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明知道錯了,還不去改?知錯就改,是一個人有力量、有決心的標誌,更是一個人有希望、有成就的根本。其實生活很簡單:東西丟了,找一下,實在找不到,就忘了它,去找下一個。摔倒了,爬起來,拍拍灰塵,繼續趕路。不能盡快地結束,就不能盡快地開始;不能很好地結束,就不能很好地開始。「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心還在夢就在,你就可以從頭再來,從頭再來是一種人生的豪邁。

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

   看足球比賽,我們會發現,最優秀的射手就是最善於捕捉戰機的人,他們總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上。好射手是會跑位的人。其實,一切「頂尖高手」和成功人士都是很擅長把握時機、選擇環境的。有人曾經總結出一個「一二三定律」,即戀愛不要超過一年、學英語不要超過兩年、在一個工作崗位上不要超過三年。這似乎是句戲言,但卻可以給人一些啟發。人只有在不斷的變化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潛能、提升自我,而較久的停滯往往會使人心理趨向麻木、心態趨於變老,導致思維定型和過於專業化,同時在一個環境居留過久也會因恩怨過多而不利自身的發展。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那些不斷流動的幹部往往陞遷最快,那些南來北往的人往往易發大財,那些「農村包圍城市」的人往往會搖身一變而成名人。任何一個人都沒有理由忽視這樣一個事實:這是講求速度、講求效率的流動性極強的時代,一切事物都是在流動中得到發展從而超越自我的。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有時就必須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熟悉的領域,到更遠、更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去開拓、去進取。須知,一個坐著不動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