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體工程學的含義和發展

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工效學Ergonomis原出希臘文「Ergo」,即「工作、勞動」和「nomos」即「規律、效果」,也即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果、效能的規律性。

人體工程學起源於歐美,原先是在工業社會中,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機械設施的情況下,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係,作為獨立學科有40多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科學技術,開始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飛機的內艙設計中,如何使人在艙內有效地操作和戰鬥,並盡可能使人長時間地在小空間內減少疲勞,即處理好:人—機—環境的協調關係。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把人體工程學的實踐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運用到空間技術、工業生產、建築及室內設計中去,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

及至當今,社會發展向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過渡,重視「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研究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中綜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葉大學小原教授認為:人體工程學是探知人體的工作能力及其極限,從而使人們所從事的工作趨向適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的各種特徵。」

其實人—物—環境是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一個系統,今後「可望運用人體工程學主動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環境」。
返回列表